档案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档案里的丽水抗战
信息来源: 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 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4-07-08 10:13 浏览次数:

87年前的“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各族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天,让我们走进档案,了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丽水抗战。

1945年云和县慰问抗战阵亡将士遗属大会(云和县档案馆提供)

抗战大后方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及其所属单位多数迁永康县方岩乡,省建设厅和教育厅迁丽水县,之后,近400家机关单位、学校、工商企业陆续迁丽水各地。1941年5月,日军进犯诸暨,逼近金华,省政府迁松阳县,8月6日迁回永康县。1942年5月,日军进犯浙赣铁路沿线,省政府再迁松阳县,因衢州、龙游失守,旋迁云和县。6月24日,丽水县城沦陷,省政府又迁景宁、龙泉、庆元一带。8月28日,日军退出丽水,省政府迁回云和县,云和成为浙江省临时省会,直至1945年10月,省政府迁返杭州。

丽水地区一度成为浙江抗战的大后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浙江抗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承受了重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抗战时期,浙江省立湘湖师范学校学生在松阳街头宣传抗战(丽水市档案馆提供)

丽水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丽水抗战遗址》

国共合作抗战

为发展战时经济,增强抗战实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8年,通过国共合作,云和、龙泉、遂昌三县列为“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县”,并由进步人士担任县长;设立丽水太平、青田海口、松阳古市、云和小顺、遂昌大柘、龙泉八都、庆元竹口、宣平曳岭8个“特约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区”;在丽水各县建立战时政治工作队。党组织通过统战关系先后分数批将数百名中共党员、进步青年派往丽水各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新政,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丽水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使整个丽水掀起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抗战”的群众性抗日救亡高潮。

丽水县太平经济实验区区署旧址

1939年3月,为更好地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中共浙江省委领导机关从温州迁驻丽水城,建立多处秘密工作、联络机关,开始在丽水城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3月至4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视察东南抗日前哨。4月2日至3日,周恩来到丽水视察抗战,考察云和县小顺的浙江省铁工总厂,为工人作抗战演讲。周恩来的丽水之行,激发了丽水人民的抗战热情。

浙江铁工厂厂房

丽水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抗战时期浙江省铁工厂档案汇编》

军民齐抗日

日本侵略军于1942年和1944年地面入侵丽水,除云和、景宁、龙泉、庆元4县外,其他5县相继沦陷。为阻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利用险要地形,沿途组织抵抗,并付出了重大损失。

1942年7月底,日军二十二师团八十联队5000余人,从金华窜至丽水,企图入侵浙江省政府驻地云和县。8月2日入侵松阳县城,3日奔袭松阳与云和交界的方山岭,遭到浙江保安三团迎头痛击,战斗持续两昼夜,日军伤亡惨重。在国军第二十一师增援下,击退日军进攻。1944年8月,日军6000余人,在3000余名伪军配合下,再次入侵丽水。22日开始,日军突破中国军队的节节阻击,于26日中午兵临丽水城下。防守丽水城的国军21师63团以一团兵力抵抗近万之敌,死守孤城。经一日激战,包括团长彭孝儒在内,全团官兵千余人大部阵亡,丽水县城陷落。

方山岭战斗纪念碑

抗战期间,丽水北乡、青田大路等地民众自发组织抵抗日军的入侵,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体现了民众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

丽水县太平乡下岙村抗战纪念碑


日军实施大轰炸、细菌战,恶贯满盈

1938年5月26日,日军飞机轰炸丽水城区。刊于日本昭和十三年六月八日(1938年6月8日)大阪每日新闻社的《写真特报》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为抗战后方基地的特殊地位,丽水地区成为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重灾区。据档案资料记载,抗战期间,日机共对丽水各地实施轰炸454次,投炸弹3万余枚,仅丽水县遭受日机轰炸次数就达365次,为浙江省内遭受日军轰炸最多之地。

日军《丽水飞行场破坏作业要图》(1942年8月26日绘制)

除了大轰炸,日军还犯下大量罪行,尤其是在丽水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区域遍及丽水大部分。期间有二次较大规模的细菌战,第一次是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对金华、衢州、丽水等地的攻击;第二次是1944年在丽(水)温(州)战役期间对丽水、衢州、温州等地的攻击。日军的细菌战造成丽水各地鼠疫、伤寒、副伤寒、炭疽等传染病盛行,致使丽水各地人员死伤无数,即使幸存者也大多终身残疾,痛不欲生。

市档案局档案馆侵华日军细菌战调研组为受害幸存者录制口述档案

为保护行将消逝的历史印记,从2013年起,丽水市档案局、档案馆与民间调查者合作,实施侵华日军丽水细菌战历史档案抢救工作,赴丽水各地寻访细菌战幸存者,搜集史料,并为受害幸存者及其家属、其他见证人等建立口述档案。截至2023年,已为151位对象建立口述历史档案,整理出细菌战受害者的登记表、名册、陈述书以及有关报刊材料等档案资料4338件、照片333张。这些档案,警醒我们毋忘国耻,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