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兵蔡通: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发布日期:2023- 07- 31 信息来源: 领导班子 浏览次数:

他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新四军,之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这位96岁的老兵回忆过去,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蔡通,大源镇小章村人。1920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新四军,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浴血奋战,九死一生。回忆起过去的岁月,这位96岁的老兵动情地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这幸福是那些牺牲了的同志们用生命换来的。”

谈起往昔,他声音洪亮,记忆清晰,讲到兴奋处,不禁挥手握拳。

入党:就要不怕杀头,不怕坐牢

小章与仙居交界,古时是步行出入温州必经之地。1920年,蔡通就出生在这里。身为农家子弟的他十来岁时在家种番薯,后来当挑夫,走山路从温州挑盐到县内各地卖,很辛苦但挣不了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年,蔡通18岁。挑盐时,他多次看到国民党把“壮丁”一个个用绳子绑在一起,连成一串,“一个个面黄肌瘦。我想,这样的兵怎能打日本人呢?”蔡通心里打定主意不去当国民党的兵。

三年后的一天,村小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名叫孙如玉。当时,为了躲避抽壮丁,21岁的蔡通当起了这位比他只大了一两岁的老师的学生。

孙老师从沦陷区过来,见多识广,常常跟学生讲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她说,日本人要占领我们这个国家了,现在要抗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国。我听着就动心了。”每当说到抗日,蔡通都会义愤填膺地跟同学们讲国民党对待“壮丁”的情景,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对蔡通这位有正义感的学生,孙老师也特别留意。一年后的某天,孙老师把他单独叫到自己的房间,问他愿不愿意加入共产党。蔡通不假思索,说“愿意”,此时,他才知道孙老师是共产党员。不久,蔡通入党了。

“她一个人带我宣誓,说‘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说到激动处,蔡通握紧拳头,声音洪亮,宛然当日情景。

抗日:只与鬼子打过一战,日军就投降了

1945年1月,一心想抗日的蔡通终于盼来了上战场的机会,在共产党员蔡根福的介绍下,蔡通被组织批准参加新四军。此时,大儿子出生还不到一周岁。临走时,蔡通摸了摸儿子的小脸蛋,跟他说“爹去打日本人了,打完就回来”,然后背上妻子缝好的背包,戴上草帽,天蒙蒙亮时,踩着崎岖小路,走了,身后的小章村离他越来越远。

走山路、过村庄,渴了喝口山水,饿了吃点干粮,从小章到壶镇,再到东阳、嵊县,最后来到上虞,一路风尘,终于来到了部队——浙东新四军三五支队,紧接着参加了四明山的抗日战争。

当时,抗日已进入尾声,日军惶惶如丧家之犬。“日本人要从绍兴逃到宁波去,要经过我们这,我们不让他们过,中国人的地盘为什么要让他们过?”蔡通入伍不久,就接到了任务:在曹娥江旁阻击沿江而上的日军。已经学过射击的他,第一次上战场兴奋中夹杂着紧张,紧张中又升腾起自豪感。对准鬼子,瞄准,屏住呼吸,射击。“我们一打,鬼子很快就逃回绍兴了。不久,日军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这一仗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鬼子交战。

解放战争:再次见到陈毅

日本人投降后不久,蔡通所在的部队很快接到了北上的命令。1945年10月,部队渡过长江,一路北上,途经淮阴、盐城、涟水等地。解放战争期间,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蔡通被分到了第3师第7团的侦察连,后调到炮兵连,成了一名炮手。

北上途中,蔡通第一次见到了陈毅,那是在部队行军到了盐城后。有次,原地休息,蔡通和其他战士一起坐在路边休息。由于士兵多是南方人,吃不惯小米,刚开始时又按照淘大米的方法淘小米,加上北方的水浑浊,结果把沙子带进去了,这使得煮熟的小米饭吃起来硌牙,所以一部分士兵发牢骚,说部队“大米不吃要吃小米”。他听了笑笑,没放心上。

大家正在抱怨,突然,一名士兵边骑马边向路边的士兵喊话:“同志们,大家让一下,首长来了。”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后面另一匹马过来了,马上骑着一个高高大大、穿着像士兵一样的人。那个人停住了,也向士兵们喊话:“同志们,我们是要回来的,不是不回来的,到时,大米让你们吃个够!”讲到这里,蔡通拉长了声音,中气十足地模仿着。

听到这话,士兵们知道真是首长,很激动,一下子全都站起来,向首长行军礼。蔡通第一次见到首长,更是激动地涨红了脸。“当时不知道首长就是陈毅,后来他们说是新四军的军长陈毅。他穿得很简单,跟当兵的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人也很好说话。”他笑着说。

“那时战争不断,我以为之后没有机会见到陈毅了,谁想后来又见到了他。”蔡通回忆道。

1946年6月,泰安战役打响。驻扎在城外的我军部队要把城里的敌人消灭掉。在攻城过程中,一位班长牺牲了,这事让蔡通至今心怀内疚。当时他向敌人的碉堡打了一发炮,一阵巨响之后,硝烟还未散尽,站直了身子想查看一下情况,此时,班长一把把他拉了回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敌人的机枪一阵扫射,班长没留下一句话就牺牲了。

此后,解放战争打响,部队又参加了宿北战役。1947年1月,部队日夜行军,一直到山东西南菏泽一带,马上投入到鲁南战役中。

这场战役中,我军遭遇到国民党第一快速纵队。对方天上飞机火力掩护,地下坦克开道,大炮助阵,坦克后面跟着步兵。相比起来,我军的武器差了很多。蔡通抱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想法做好了战斗准备,此时,天上忽然飘起鹅毛大雪,很快,战场上覆盖了厚厚一层雪。虽然天寒地冻,可他和战友们特别高兴,因为敌方的坦克陷在雪里动弹不得。“连长下命令,叫我们不要打坦克,就打步兵。我们一阵猛打,他们就缩回去了。结果,坦克也被我们缴了。”他说,那次战役是“老天爷帮我们”。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开始。“我们跟国民党74师打,74师是国民党最好的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我们饿着肚子打,老百姓送来的煎饼时间一长都坏了,没法吃。”蔡通所在的尖刀团任务是打黄百韬军团和74师交界处,“像一把刀一样插进去,不让他们靠拢。”

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火力猛烈,主打的8纵队冲了几次冲不上,我们一发接一发打炮,打得炮筒滚烫滚烫的。”每次看到一批批攻占高地的战友在敌人强烈的火力攻击下齐刷刷地倒下,蔡通心里像刀剜一样难受,但是看到战友们前仆后继地冲上去,心里又升腾起无比雄壮的自豪感。“我想如果战友们都牺牲了,剩下我一个,我还要继续打,死战到底。”

战斗结束后,他们把牺牲了的同志和伤员抬下来,当时还是饿着肚子。“那场仗打得惨啊,牺牲了不少同志,岩壁上的血一直往下流。”但是他很自豪,“我们把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消灭掉了。”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接着是邓县突围。之后,部队到黄河以北休整一个月。这期间,陈毅到部队讲话,这是蔡通在解放战争中再次见到陈毅。

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惊弓之鸟,“兵败如山倒这句话说得真不错,他们把什么东西都丢下了,连车都丢了,那时车很稀奇的。”

渡江战役中,蔡通接到命令,背着背包跑到司令部报到。“组织上叫我带队撑船,我说我是山里人,船都没见过,怎么撑船?但是组织决定了,坚决完成任务。”他向连长手一伸:“介绍信给我吧。”随即去执行任务了。

抗美援朝:战斗中受了重伤

解放战争结束后,蔡通所在部队驻扎在上海一个叫川沙县的地方休整备战,“准备解放台湾。”蔡通说。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蔡通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被编入了20军60师。过了鸭绿江,部队马上就投入了战斗。当时北方已入冬,冰天雪地,寒冷彻骨,要不停地动动手脚,否则很快就被冻成“冰人”。

“敌军不来时,我们挖地道、做工事,来了,我们冲出来就打。”蔡通说在一次争夺高地中,58师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60师奉命赶去增援,但等部队到时,战斗已经结束了。“漫山遍野都是尸体,有战友的,也有美国人的。”

1953年,在一次战斗中,蔡通受了重伤。“在朝鲜平康县以南394.8高地受伤,那个地方地理位置突出,敌人要那个高地,我们也要那个高地。结果打得很激烈。”一枚迫击炮落在蔡通的阵地上,瞬间只觉得左臂一阵麻,一块弹片呼的一声嵌进了肉里,眼前一黑,脑袋一沉,便没了知觉。

醒来时,发现自己在担架上,血流不止。“先是用汽车运,后来再用火车转运到辽宁安东,到佳木斯市36军野战部队治疗。”1953年12月,蔡通从黑龙江转到浙江海宁县残废军人接收大队,再从海宁转到诸暨县革命残废军人疗养院。

1954年10月,蔡通复员,回到阔别了9年的小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