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雪峰村的光荣革命传统
发布日期:2023- 07- 31 信息来源: 缙云县档案馆 浏览次数:279

雪峰山,地处丽水、武义、缙云三县交界,海拔千米,松林竹海连绵数十里不绝。逶迤的大山峰回路转,山间沟壑纵横,山势险峻。在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上谱写了一段段雪峰村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

1930年八九月间,中国工农第十三军连续攻克县城、攻打壶镇,因为深受阶级压迫和剥削,生活悲惨,雪峰山区贫困农民纷起响应,揭竿起义。1930年8月底,雪峰村农民李春元在在雪峰、晓箬坑、派双园、三坑头、金高岭一带宣传革命,组织起一支30多人的“永康工农红军雪峰山游击队”,以莽莽大山作掩体,开展游击斗争。。

雪峰游击队创建后,先后去到董弄、岱后、三坑头等地打击地主、收缴反动分子的枪支。9月11日,游击队在岱后遭到附近地主保卫团的袭击包围。一名红军当场被杀害。李春元、红军李万围、朱金励和两名小箬坑人被俘后均被杀害。李春建、李春希和一名库头、一名小箬坑红军冲出包围圈,到武义加入刘岳昌领导的浙武红军白木坑游击队。不久,白木坑游击队也遭到地主保卫团的突然袭击,失败解体。李春建、李春希不愿自首,隐蔽到严州,以烧炭为名避难。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学峰村的革命事业也依然不断在前进。

1946年,中共金华地区特派员应飞到缙云,与中共处属特委书记傅振军建立联系。

1947年4月,傅振军到永康芝英与应飞会晤,交流工作。5月,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马青与再次到永康芝英的傅振军会晤,商讨互相配合加强对敌斗争等问题。为了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形势,扩大游击战争规模和范围,8月中旬,中共浙东、处属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在缙云县西青头村秘密召开。会议分析了全国解放战争和浙江形势,交流了两地党的工作,决定部队实行统一整编,以处属特委武装部队为基础,会同金华、台属(台州)游击队,联合组成一支主力部队。约七八天后,处属、金华的革命武装在缙云学峰山会师。在学峰村王氏宗祠里,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清扬宣布建立“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部队集结在雪峰山周边的西青头、雪峰、周岭、龙门坑等地,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总队部制订军事计划,油印《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告同胞书》,在群众中散发,开展政治宣传。

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的建立及其斗争,是解放战争时期浙江党史上的意见重大事件,永载史册。

改革开放之后,雪峰人继续发扬“红色革命精神”,艰苦创业,从1987年开始,几代雪峰人的倾尽汗水与努力,历时近十三年,投入义务工4万工,村级自筹资金81万元,终于接通了路基6米,全长9.5公里的“雪峰公路”。

因为传承着优秀的革命传统,雪峰人必将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走上愈加美好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