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湛:用鲜血播撒革命火种
发布日期:2023- 07- 31 信息来源: 缙云县档案馆 浏览次数:

忆往昔,峥嵘岁月。

大盘深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托起英雄不倒的身躯;清澈澄明的溪流,追溯英雄不朽的灵魂。一个又一个英勇而壮烈的革命故事,至今仍在“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天地里传唱。

卢湛,仁川镇方山村人,原名卢盘求。1922年春考入浙江省立十一中讲习科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他立志投身革命,遂改名卢湛。

1928年1月,卢湛奉命回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后发展党员150多名,建立两个区委、28个支部和两支红军部队,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卢湛等10多人在黄余田下坑村真因寺召开秘密会议,宣布恢复中共缙云县委组织,建立缙云县苏维埃政府。会上,卢湛被推选为缙云县委书记。

1930年8月下旬,卢湛等前往永嘉红十三军军部汇报工作,并请求军部出兵协同攻打缙云县城,营救同志。

1930年8月31日,听说红军兵临城下,时任缙云国民党县长的郑禧郑禧不以为然:“哪怕红军长了翅膀,也飞不过铁索桥!”

攻打铁索桥时,战士们果然被铁索桥阻挡,无法前进。在这紧急关头,卢湛挑选出10名战士敢死队冒着密集的子弹,在凌晨大雾的遮掩下沿桥面匍匐滚爬,迅速滚到桥头击毙了机枪手。机枪一哑,1100余名红军战士旋风般通过铁索桥,卢湛带领红军战士救出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仁川地下党骨干和温州红军干部等200多人。

9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以《浙南红军攻占缙云县城》为题发表消息,并传到了莫斯科,大大鼓舞了中国留苏学生的士气。

11月11日,卢湛在冷水镇月塘村舅舅家留宿。深夜,卢湛被一阵枪声和呼喊声惊醒,他马上烧毁了党的文件和红军名册,随后卢湛不幸被捕。11月13日,卢湛在押往缙云县城途中,被保卫团枪杀于壶镇长兰村赤岩山脚的松林中,年仅25岁。卢湛牺牲后,仁川地区革命失去了主心骨,中共缙云县委被迫停止活动,武装革命斗争转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