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疆,又名陶宝田、陶官辉。1921年11月,出生于缙云县溪南乡庙后村(现为新建镇溪南村庙后自然村),自幼随父在县城读书,聪颖好学,成绩名列前茅。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陶疆正在仙都中学读书。进步青年毛济霖和党员顾乃清受上级组织指派,以省建设厅乡村建设指导员身份到缙云。他们在仙都中学代课,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当时,一批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仙都中学青年知识分子,很快聚集在了毛、顾两人的周围,聆听他们宣讲抗日救亡和共产党的主张。陶疆常到他俩的住所——叶大盛文具店楼上(现胜利街67号)阅读《唯物辩证法》《毛泽东传》《战争与和平》等革命书籍,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38年5月,毛济霖带着仙都中学的一批进步师生去了陕北、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缙云的国民党顽固派以“诱骗青年脱离家庭,妨碍后方秩序”的罪名,将顾乃清拘捕入狱。在顾乃清家的陶疆也一同被捕。面对敌人的淫威,陶疆毫不畏惧,严词质问:“既已国共合作,抗日有何罪?”经历严酷考验,顾乃清发展陶疆入党。他俩先后被救获释后,顾乃清调离缙云,由中共处属特委委员周源接替工作,与陶疆建立单线联系。
陶疆出狱后,革命意志更加坚定。1939年5月,周源到缙云和陶疆一同介绍进步青年樊康平入党。9月4日,中共党员雷克坚到缙云,与陶疆、樊康平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雷克坚任书记,陶疆任组织委员,樊康平任宣传委员。根据特支决定,陶疆、樊康平打入国民党县政府政治工作队,以政工队员身份开展工作,积极争取进步人员入党。他们又在雅亭、舒洪、方溪等地创办夜校、民校,普及战时教育,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1939年冬,丽水地区形势发生变化,国民党内部出现一股投降“反共”逆流。在县城铁桥街陶疆家里,钟健、樊康平、陶疆等人秘密书写“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标语,趁夜深人静上街张贴。1940年春节前夕,陶疆从丽水带回一大捆宣传抗战的传单。在深夜里,与其他党员在城里秘密张贴。两次张贴宣传标语,使得缙云县城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它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面目,提高了人民的抗战决心,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陶疆因身份有所暴露,春节过后,组织安排他去皖南参加新四军。他到新四军后,化名陶汉域,先在连队担任文化教员,后调到军部教导大队学习,实现了“要以实际行动报国救民的夙愿”。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年仅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