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总述
发布日期:2023- 07- 27 信息来源: 文化编研科 浏览次数:

缙云县建县已有1300多年,人文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档案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为深入挖掘缙云优秀历史文化,缙云县档案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从2014年开始每年组织人员、落实经费、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到2022年共推出编研成果10本。有战争题材的电影海报;有反应宗族文化的家规家训;有反应历史文化的老照片;有展现缙云特色乡土文化的生活器具和劳动农具;还有体现缙云风光的诗集……

《回眸——烽火燃烧的岁月》

2014年,着手编著《回眸——烽火燃烧的岁月》。缙云县档案馆很早就开始收集电影海报,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馆藏。发挥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整理这些尘封的优秀之作并向公众展示,是馆藏机构的应有之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缙云县档案馆特意遴选了一批如《屠城血证》、《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抗战题材的电影海报,加以编辑出版,借此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一)》

2015年,着手编著《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一)》。缙云县档案馆在2014年整理刊发电影海报选编《回眸烽火燃烧的岁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鉴于大家对选编的认可,决定再次整理刊发电影海报《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一)》。其中刊登馆内珍藏案件侦察系列电影海报138张,让尘封于档案柜内的优秀作品得以充分展示,我们希望这册电影海报的刊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熟悉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同时也让人们重温那些难忘得流金岁月!

《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二)》

2016年,着手编著《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二)》。缙云县档案馆刊发的《回眸烽火燃烧的岁月》、《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一)》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鉴于大家对选编的认可,2016年缙云县档案馆又一次整理刊发电影海报《难忘视界中的福尔摩斯(二)》,其中刊登馆内珍藏案件侦察系列电影海报130张,让尘封于档案柜内的优秀作品得以充分展示,我们希望这册电影海报的刊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熟悉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同时也让人们重温那些难忘的流金岁月!

《家规族训》

2016年,着手编著《家规家训》。缙云地界有百余姓氏,自古一村一姓或数姓聚族而居。各姓氏历经千百年的耕读传家,氏族文化根深蒂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生观,修身、齐家、爱国的价值观,无不体现在家规族训的字里行间以及宗祠民居建筑的雕饰之中。缙云县档案馆编辑此书,意在通过重温先人的教诲、训示和诫勉,以巩固我们的文化根基,对优化社会风气各新型家庭道德建设有所裨益。同时,也为当前文化礼堂建设以及乡土文化研究者提供借鉴。

《历史的见证》

2017年,着手编著《历史的见证》。缙云县档案馆收藏了新中国成立前后7000多幅老照片。在这份丰厚文化遗产中,我们除了择取表现历史风云、山水风光、民间风俗、人物风采等照片纳入编辑之列,还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像也一并纳入其中,力求视角更开阔、信息更全面、内容更丰富。通过此举还原温暖的记忆,让读者与历史相拥,与过往牵手。老照片如同陈年佳酿,历久而弥新,浓烈而醉人。编辑《历史的见证》的初心,就是将馆藏档案资料的价值实现最大化,通过欣赏老照片,汲取先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巩固我的文化根基。同时,也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乡土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尘封的记忆

2018年着手编著《尘封的记忆》。缙云县档案馆收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7000多幅老照片。2017 年,我们编印了《历史的见证》,不仅展示了缙云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乡土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读者反映,《历史的见证》所选编的每一幅照片,都是无声的诗篇,生动的画面,无不韵味深长,扣人心弦。应广大读者请求,缙云县档案馆组织人力物力,继续挖掘和利用馆藏老照片这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再次从中择取民国时期部分珍贵的照片编印《尘封的记忆》,作为《历史的见证》的姊妹篇以飨读者。此次编印的《尘封的记忆》,我们力求视角更开阔、信息更全面、内容更丰富。通过此举还原温暖的记忆,让读者与历史相拥,与过往牵手。
   《农耕——图说传统农具》

2019年着手编著《农耕——图说传统农具》。本次推出的《农耕缙云--图说传统农器》共分十二编,在参照古代农书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缙云实际,增加了“养殖类农器”和“垒筑类农器”两部分。对南北方用途差异较大的部分农器,本书予以重新调整归类,差别细微的仍沿古制。文字部分包括:农器的名称和别名、起源和演变、物理形态、制作方法和用途、现存状态、相关传说故事等。农器的名称一般用缙云最为常用的方言作为命名,不同地域的名称作为别名或俗称。农具的起源和演变内容,基本引用古代农书原文,以防谬误。图片分艺术抠图和实景照片两部分。艺术抠图让读者直观了解器具的物理形态,实景照片通过实地拍摄、模拟拍摄、引用历史照片等手段,让读者了解农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农耕——图说传统生活生产器具

2020年着手编著《农耕——图说传统生活生产器具》。本次推出的《农耕缙云--图说传统生活生产器具》共分八编,厅堂用具类、寝室起居类、厨房炊具类、日常用具类、儿童玩具类、食品加工类、编织纺织类、制作工具类。文字部分包括:器具的名称和别名、起源和演变、物理形态、制作方法和用途、现存状态、相关传说故事等。器具的名称一般用缙云最为常用的方言作为命名,不同地域的名称作为别名或俗称。图片分艺术抠图和实景照片两部分。艺术抠图让读者直观了解器具的物理形态,实景照片通过实地拍摄、模拟拍摄、引用历史照片等手段,让读者了解传统生活生产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缙云县文献钩沉

2021年着手编著《缙云县文献钩沉》。缙云自唐代开始有撰述记载,至清末一千二百余年,本地作者撰述及外地人士专写缙云之著作,约有471部,现仅存60余部。缙云古籍消亡已十分严重,为抢救这份珍贵遗产,缙云县档案局、馆自2017年着手编撰《缙云文献钩沉》,组织人员对历代的文献著述进行整理、查找,历时四年终于成稿并出版。《缙云文献钩沉》分上、下卷介绍缙云现存古籍。上卷——缙云历代文献目录摘要;下卷——缙云散佚文献钩沉。主要介绍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时期的古籍文献。《缙云文献钩沉》对缙云历史古籍文献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今后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探析缙云历史著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仙都百咏

2022年着手编著《仙都百咏。是一本专门吟咏仙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诗集,作者王诰,首次印行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点校本以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版本为底本,增加9首咏仙都的散诗和明代诗人李永明的仙都“十咏”。再是有画家包琏“仙都小憩图”线条工笔画(20幅),有清代篆刻家董洵(1740~1812)“六六峰樵客”篆书印宝,有“六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篆书墨宝,更有“清朝书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书行书序言……,以全面保护和传承《仙都百咏》的古版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