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永恒的瞬间 ———新中国电影海报进馆的前前后后
信息来源: 丽水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 丽水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12-05-23 14:38 浏览次数:
 

永  恒  的  瞬  间

                       ———新中国电影海报进馆的前前后后

毛清英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沧桑的风雨历程。一说起电影,人们就会想到《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庐山恋》 、《人到中年》等脍炙人口的电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电影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淡去,印迹也渐渐模糊… …

然而,当丽水市档案局(馆)编辑的《新中国电影海报选编》 呈现在你面前,或是步入“新中国睡影海报展馆”时,那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电景海报,瞬间把你带入时空的隧道,使你跨越时间创界线,重温那一部部电影所演绎的流金岁月… …

“新中国电影海报展”的展品海报是由中国电影海报收藏协会副会长先生及其夫人女士提供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丽水市档案局副局长郑丽华获悉陈红龙收集了大量电影海报,她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情况、档案保管条件以及准备举办档案资料展览的设想,提出了对其拥有的电影海报进行寄存保管的建议。陈红龙夫妇通情达理,胸襟开阔,立即与市档案馆达成共识,签订了《新中国电影海报寄存协议书》。年11月18日陈红龙夫妇将收藏了十多年的六千幅珍贵电影海报寄存于市档案馆。先生说:“我酷爱收集电影海报,已收集的电影海报是我十分珍惜的藏品,如令把她们寄存到国家综合档案馆,由一人一家欣赏变成千家万户广大公众欣赏,如此好事我非常乐意促成。”

    这六千多幅海报有国产片海报与译制片海报两大类,在时间跨度上长达半个多世纪,其中国片海报几乎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电影作品。比如,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这十七年中各制片厂拍摄了大量的诸如《钢铁战士》、《刘胡兰》、《董存瑞》等“红色经典”影片,与之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红色经典”电影海报。这些电影海报无论在哪个年代都能以其独特的风姿显示着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像颜地创作的《南征北战》,程十发的《枯木逢春》、《林则徐》、詹同的《女理发师》等电影海报,不愧为珍贵的艺术品,也不愧为珍贵的档案资料。

    “文革十年”,革命样板戏电影作为特殊年代的一种独特现象,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八亿人民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杜鹃山》、《平原枪声》、《磐石湾》等几个样板戏。“文革”期间发行的电影海报,其创作形式主要是摄影和手绘两种。手绘海报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闪闪的红星》、《创业》、《海霞》、《大海航行靠舵手》、《南征北战》等让人过目难忘。

    “文革”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电影事业经过拨乱反正,迎来了鲜花盛开的春天。各电影制片厂先后摄制了大批优秀影片,优秀的电影海报也应运而生并且层出不穷,如《祖国啊母亲》、《傲蕾·一兰》、《大河奔流》、《苦恼人的笑》、《归心似箭》、《从奴隶到将军》、《庐山恋》、《小花》、《甜蜜的事业》等。这一时期电影海报的特点是手绘创作电影海报形成高潮,像陈逸飞、华君武等一批著名画家都参与了电影海报创作。很多电影海报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提炼,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技艺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先后生产了大量的译制片,相应的译制片电影海报也随之产生。我国美术家的原创手绘作品,弥足珍贵。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非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的这些美术作品深受观众的喜欢和海报收藏者的青睐,精品多多美不胜收,如颜地的《箱根风云录》;樊楠的《一寸土》、《安娜·卡列尼娜》;海雄的《革命英雄传》、《混血儿》、《贝多芬传》;李念淑的《少女的春天》、《地下殖民地》等海报,令人看后爱不释手、赞叹不己。

这批电影海报进馆后,丽水市档案局(馆)从中精选了656幅各时期较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海报,并配以前序后跋以及市委书记楼阳生同志题写的书名,编印出版了《新中国电影海报选编》,同时将这656幅电影海报以摄制件的形式进行布展。这“一本书”和“一个展”的问世,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受到了普通好评。

“看,这才是当年的张嘎!”年过半百的丁益清在面对《小兵张嘎》海报时情不自禁地说。画家笔下的小张嘎那坚毅的目光把他的思绪带回到了40多年前。他说,那时10岁的他最爱看《小兵张嘎》了,当时他手里拽着这张海报,带着一张小板凳跟着放映队跑了10多个村子,看了不下20多遍。张嘎的勇敢、机智、至今他还印象深刻。

丽水学院中文系学生白晓叶认真仔细地看完了每一幅海报,她说,虽然自己没有亲眼看过这些电影,但是从小就爱听父母亲讲《刘胡兰》、《白毛女》等电影故事,没想到今天见到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她们是那么栩栩如生、震撼人心。

新中国电影海报作为一种特殊档案,有着其他档案无法代替的魅力。丽水有灵动的青山绿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它具备了成为中国电影天然影视基地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多部电影的外景曾在这里拍摄,仅我市的缙云仙都,自1957年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到这里拍摄《凤凰之歌》开始,到2005年已有20多部电影在这里取景,拍摄的电视剧也多达3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