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读
档案窃蠹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张海鹰 朱悦华
档案窃蠹是威胁馆藏文书档案安全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对文书档案的危害通常是渐进的、隐蔽的,在初始阶段肉眼不易发现,而一旦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特别是云和县由于经济后发原因,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滞后、馆藏档案保管条件较差,虫害发生的机率较大。如云和县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近期发生少量档案窃蠹。认真做好档案窃蠹的防治是有馆藏档案保护工作中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笔者对云和县档案馆库房内发现的档案窃蠹的习性和危害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参考相关资料,提出档案窃蠹的防治措施。
一、档案窃蠹的习性和危害分析。
档案窃蠹(Fatsogastrallfus sauteri Pic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窃蠹科。为仓储类昆虫,是生活史中全部时期生活在档案库房,以纤维素材料为主食并适应库房温湿度环境的档案库房有害昆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体长2.2 一2.5mm,呈粟褐色。头部略呈球形,伪死时缩入前胸背板,爬动时露出一部分。触角棕黄色,端部3节向内侧膨大,端节略呈纺缍形。前胸背板帽状,宽大于长,前缘两侧向下卷,前缘侧角小于直角,后缘角宽钝。翅基和前胸背板等宽,背面凸,体表密被细白毛。卵呈长椭圆形,长约0.3mm,一端细,不透明,呈乳白色。幼虫乳白或淡黄,长约3.5mm,被稀疏白毛,头部棕黄色,胸部3节较粗大,腹部逐渐向腹面弯曲。蛹长约3mm, 宽约1mm,呈乳白色,头向下,前胸背板后缘角向两侧隆起。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一代,发育为完全变态,以幼虫在虫子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老熟幼虫在虫道中化蛹.蛹期约半个月。4 月上、中旬出现成虫,以上午8时至9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以后以爬行为主,很少飞翔,有趋暗性。羽化后2—3天交配,三天后产卵,卵散产约20粒,多产于物体的缝隙中,卵期10—20天,孵化的幼虫会钻入寄主内部为害,可穿透整卷的档案和整册的图书。虫道条状,长约10—15mm,宽约2mm。
危害 主要危害档案、图书、胶合板、硬纸板等,尤以毛边纸为甚。受害物表面布满芝麻大的虫孔,内部虫道密布,充满粪便、木屑或纸屑等。
二、影响档案窃盆生存的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生态环境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有三个方面:一是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二是人为因子,包括库房建筑、防治措施等;三是生物因子,包括食物、天敌、微生物病原体等,国内有关资料对档案窃蠧天故和微生物病原体等作用因子的研究较少,具体应用案例未作报导,本文在此不作讨论。
(一)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档案虫害生存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
1.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档案窃蠢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档案窃蠧是变温动物,保持和调节体内温度的能力不强,其新陈代谢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环境的影响。温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抑制代谢过程,也可使代谢过程完全停止。查阅对有关昆虫的研究资料,一般将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5个温区。
研究表明,档案窃蠧的耐寒力较耐热力较强,即忍受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能力相对较强。这主要是虫体的体液内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质等化学物质,与原生质形成一定的有机结构,使其体液可以忍受O ℃ 以下的一定低温而不结冰。这一现象被称为昆虫的过冷却现象。
2.湿度
水是昆虫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只有在水作介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昆虫体内营养物质循环,代谢产物输送,废物排除,激素传递,体温调节都是在溶液状态条件下进行。昆虫体内失水过多容易死亡。
研究表明,湿度对档案窃蠧发育速度的影响远不如温度明显,主要是因为其血液有一定的调节代谢水的能力。所以只有在湿度过高或过低而且持续一定时间,其影响才比较明显。但湿度对档案窃蠹的繁殖和孵化率影响显著。
在恒温下饲养档案窃蠹,相对湿度在80~90%孵化率较高;4O~55 ,孵化率较低
3 空气
档案害虫生命活动需要呼吸,环境中O2、CO2 的浓度变化直接影响其呼吸作用。CO2在10~15%之间,昆虫气门有节奏的关闭;CO2>25%,昆虫气门全部敞开;O2<8%昆虫呼吸次数明显增加。
根据上述原理,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正常比例加以调整是气调杀虫法的依据。
(二)人为因子。档案窃蠹是生活史中全部时期生活在档案库房的仓贮类昆虫,因档案库房的相对独立性和与外界的相对隔离性,对包括库房建筑和防治措施等人为因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档案窃蠹的孳生,与库房建筑条件和新入库档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否得力有很大的关系。
1.温湿度不能有效控制是档案窃蠹的孳生的主要原因。低湿的条件(档案窃蠹在相对湿度小于50%时,卵及初孵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9.42%)可以有效控制档案窃蠹的生长。同时,清洁的空气及有效的通风也能较好地防治档案窃蠹的孳生。但是,就丽水市10个县、市(区)档案馆而言,仅丽水市本级、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建成档案新馆并投入使用。在档案库房温湿度控制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和恒温恒湿控制的高成本问题,大部分地区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这给档案窃蠹的孳生有了可乘之机。
2.库房环境方面。维持库房环境的整洁,是防治档案窃蠹的孳生不二法则。要避免库房环境脏乱、物品堆积。做到档案柜底部不与地面直接接触,档案库房地面保持清洁和干燥,各库之间要相对独立,防止相互感染等等。目前,各地档案馆新馆建设基本上采取大开间的形式,有的库房建筑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实,从档案虫害的防治角度来说,大开间的库房建筑结构,不利于发生虫害的档案的隔离,一旦产生虫害,易造成相互传播。
3.杜绝虫源,是防治档案窃蠹孳生的基础手段。随着我省各级档案馆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力度的加大,新入库档案门类、数量与日俱增。如何杜绝档案虫害进入库房,是各级档案馆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新入库档案很有可能夹带有害生物,因此,必须做好虫害的检测工作,以防止日后生产虫害问题。最好设立新入库档案观察室,在新入库档案观察室进行虫害检测,当发现虫体、蛀屑或粪便时,可先套袋隔离,观察其变化,若持续产生虫蛀屑或粪便,则表示可能存在虫害活体,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待确定不会再有虫害危害时,方可入库保藏。
三、档案窃蠹的灭杀
对档案虫害的防治包括预防和灭杀两个方面。在灭杀档案窃蠹的方法选择上,大多采取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实施。
(一)化学方法:由于档案实体的特殊性,灭杀档案窃蠹一般不采用胃毒剂和触杀剂。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化学熏蒸法。其作用原理就是连密闭条件下,利用易挥发的化学药剂的蒸汽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和体壁膜质进人虫体使昆虫中毒死亡,特别适用杀灭档案库内案卷成叠存放,栖息在缝隙、装订线等隐蔽处的档案害虫。采用熏蒸方法灭杀虫害必须正确选择杀虫剂,确保杀虫剂对档案资料实体及装具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渗透性,能够把隐蔽在档案深处不同虫态的害虫全部消灭: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不燃不爆,安全性能好,不对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构成危险。同时,还要考虑高效低毒,残留量少,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毒性小,方便利用等特征。常用的熏蒸剂有溴甲烷、硫酰氟、磷化铝等。
1.溴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为酸碱物质所溶解,渗透性强,不易燃烧和爆炸。对害虫各虫态阶段都有较强毒性,是神经性毒剂,害虫吸入后呈兴奋状态,原生质破坏,呼吸酶抑制,呼吸衰竭。但是溴甲烷对环境影响较大,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都趋于停止使用这种薰蒸剂,国际“蒙特利尔议定书”已将其列为淘汰产品。
2.硫酰氟。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具有杀虫广谱,扩散渗透性强,毒性低,残留少,使用温度范围广,不燃不爆,无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仓库、船舶、车厢、集装箱等货物杀虫、灭鼠。
3.磷化铝。为固体粉末状,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使用。与水作用产生PH3气体,分子量较小,挥发性和渗透性较好。主要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而使昆虫死亡,对成虫、幼虫的杀灭效果好,对卵、蛹的毒杀效果较差。
(二)物理方法:档案虫害防治比较适合的方法为低温冷冻法、低氧处理法放射线照射法等,同时,有效地控制湿度,也是防治档案窃蠹的有效方法。
1.低温冷冻法。本方法简便,经云和县档案局实践,对档案窃蠹的防治比较有效,所需要的材料成本也不高。主要有较厚的聚乙烯塑料袋、尼龙绳、收储箱(纸板箱)及可以降至-20℃以下的冷冻柜等设备。其操作方法是将档案资料放人收储箱(纸板箱)内,套上塑料袋中密封,放入预先降温的冷冻柜内,约一至二星期。然后,关掉冷冻柜致冷功能,让其缓慢回温至室温。回温的步骤不要操之过急,以防止档案资料在低温条件下遇室外暖空气凝聚水气受潮,而在今后的贮藏过程中发生霉变。因档案资料内层的温度状况不容易测得,为保证档案内层达到有效杀虫的低温,要注意控制放入的纸质档案数量,防止档案内层无法达到低温而降低杀虫效果。同时,也可酌情重复一次低温处理,确保杀灭虫卵。
2.低氧处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方法,降低虫害赖以生存的氧气含量,令昆虫缺氧死亡的方法。将档案资料放入密封的空间内,如绝氧塑料袋、密封箱或高(低)压柜内,利用脱氧剂去氧,或利用真空泵抽氧,也可冲氮气,增强缺氧效果。使氧气含量降至0. 3%以下,档案窃蠹因缺氧而持续打开气孔,在呼吸有同时会大量排出水份,最后因脱水致死。本方法的重点是要确保空气中氧的含量在较长的时间内(一般为一至一二个星期以上)维持在0.3 %以下,才能杀死害虫。所以,降氧和保持低氧环境是关键。就档案系统来说,这方面的专用设备较少,且杀灭成本较为昂贵。
3.放射线照射法。利用钻60Coγ-射线的穿透力及杀伤力可以处理数量庞大的档案资料虫害,并且不影响纸张的物理性质(如纸张的耐折度、撕裂度和白度等)。有关专家通过对辐射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剂量率为0.3KGy/min时,1.2KGv辐射15天后能100%杀灭成虫,幼虫死亡率也达82.61%,且60天后该剂量处理的幼虫全部死亡;当剂量为1.0KGy时,剂量率为0.45KGy/min的辐射处理,2 周后成虫死亡率达80%,4周后全部死亡。但是,由于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控制不易,程序复杂,不太适应于基层档案馆的杀虫要求。
四、结论
档案害虫防治一般分为预防和杀灭两部分。而基层的档案馆在防治和杀灭档案虫害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化学方法,包括:平时在库房或档案柜内投放樟脑等防虫药剂防虫;发现害虫后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熏蒸处理来将其杀灭,但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防虫方面,档案馆一直以投放樟脑等防虫剂预防档案虫害,但是近年来发现,樟脑的驱虫性能大不如前,即使用药量不断加大,库房中出现虫害的情况亦屡屡发生。究其原因,这是害虫对樟脑产生了抗药性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基本无效。同时,随着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库房管理人员进出库房的频率加大,驱虫剂的大量使用,也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害虫杀灭方面,所用熏蒸药剂多为磷化铝、溴甲烷、硫酰氟等广谱杀虫剂。虽然经过熏蒸处理可将害虫彻底杀灭,但这些药剂都是毒性很强的化学药剂,使用中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熏蒸杀虫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鉴于上述情况,在档案害虫防治工作中,寻求一些更安全、有效、环保的技术方法已成为文物保护技术人员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
本人认为,在档案虫害的防治和杀灭工作中,研究和推广合适的物理方法,是档案科技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主的措施有:
1.严格控制库房湿度。湿度除了影响库房微生物的生长外,对昆虫的生长和存活也是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当温度从30℃ 降到23℃,并来影响档案窃蠹虫卵的孵化率(皆保持70%),而如果相对湿度由60%下降到55%,则孵化率下降到31%,可见相对湿度的控制对档案窃蠹的孳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应将控制库房湿度作为预防档案虫害的重要措施加以落实。
2.杜绝虫源。特别是在档案接收过程中,要确保未经处理的档案不得入库保存。对库房内的档案资料要勤于检查,以现问题,及时隔离,适时处理。
3.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及时有效地杀灭档案虫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防治和杀灭成本的制约,要因地制宜,视虫害危害程度和可能的杀灭方法酌情实施杀灭。云和县档案馆在征求国家档案馆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少量患档案窃蠹的档案采取了逐卷清理,手工除虫的方法,也不失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对数量相对较多的档案,可采取低温处理方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冷柜大多数都能达到一20℃ 的要求。